近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、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、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,一汽、上汽、東風、北汽、蔚來等車企,以及寧德時代、東軟睿馳、華鼎國聯、華鼎資本、潤暉投資等共計20家單位簽署《構建新能源汽車“車電分離”模式生態圈聯合聲明》,車電分離生態圈正式成立。
而另一方面,工信部在近期內部研討會上表示將鼓勵企業開展換電技術的研發,支援各地試點車電分離模式,並動員地方制定相關產業政策,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。
可見,在行業和政府的雙重推動下,車電分離模式或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
車電分離是以電池租賃為主的商業模式,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國家電網推出,但鑒於電動汽車數量有限,新能源基礎建設尚且不足等原因沉寂多年。
直到今年上半年,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佈《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》以及隨後舉辦的全國兩會將換電模式列入“新基建”內容後,車電分離才再次得到廣泛關注。
車電分離的核心是新能源汽車的電池,涉及電池充電和續航能力等因素。該模式可以打破原有整車銷售的設計,降低用戶購車成本,通過租賃電池的方式提高電動車補能效率,有效地解決限制電動車發展的購買成本高和充電難問題。
那麼,在政府優惠政策和商業模式本身優勢的加持下,車電分離能否帶動電動車銷量高增長,開啟電動車產業的新世界?
據悉,2019年下半年以來,補貼的大幅度減少導致電動車製造成本增加,銷售價格居高不下,同時由於充電樁等基礎建設進展緩慢、自有停車位不足等因素,新能源汽車的便利性不及預期,電動車銷量增速大幅放緩。
為打破價格瓶頸,蔚來、哪吒和小鵬汽車等車企紛紛開始佈局“車電分離”新陣地。
今年8月蔚來推出電池租賃業務(BaaS),以車電分離模式應對過去電池標準化程度低等難題。根據蔚來官方披露,選擇BaaS模式購買蔚來全系車型車輛售價將減少7萬元,搭載70kWh電池包的ES6價格直降至30萬元以內,其價格僅相當於同級別燃油車的74%,且預計每月1200元的換電成本也低於1400元的燃油車加油費。
哪吒汽車也在謀劃與之類似的“電池銀行”項目,消費者只需要購買電動車,而電池可以選擇租賃分期付款,且電池的折舊成本會由“電池銀行”承擔,進一步減少用戶的無形支出。
無論是蔚來的物理形式“車電分離”還是哪吒汽車的商業形式“車電分離”,都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電動車門檻,提升消費者購買積極性,促進銷量增長。
根據充電聯盟統計,截至2020年6月我國充電站保有量接近4萬座,換電站數量僅500座左右,且當前我國換電站建設主要集中在奧動新能源、蔚來、杭州伯坦三家。
對此,廣發證券認為,2021年或將達到換電建設高峰,帶動相關供應商訂單提速。
目前為蔚來換電站提供相關設備和建設服務的山東威達,已經在北京、上海、蘇州等地建設多處電動汽車快速自動換電站並成功投入運營。蔚來當前的建設進度是一週一座換電站,2020 年內建設50 座左右,到 2021年推出第二代換電站後有望達一天一座。
另外,2020年7月收購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100%股權的展鵬科技也將切入換電領域,助力杭州伯坦研發和製造換點站、充電站等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。
然而,換電站的建設需要高投入。據相關人士估計,換電站的成本或達560萬元,其中初始設備投資為260萬元,土地成本300萬元。除此之外,還有運維成本、電費成本等日常開銷。
收入方面,根據蔚來發佈的換電收費模式,換電站的電力服務費收入為1.8元/kwh,電費收入為0.7元/kwh,假設換電站利用率為7%時,每日換電20輛車,換電站稅後淨利潤也僅有5.04萬元,收回投資時間也要13.11年。
如果抬高換電模式的充電費用,卻又無法避免因成本高昂帶來的銷量變化;而此前的新能源汽車數量較少,換電模式的車輛更少,也成為阻礙車企採用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的一個因素。
不過,在產業政策向好的背景下,產業鏈相關公司股價早已暴漲。其中,蔚來汽車供應商山東威達近半年的股價大幅上漲,從7月初5.1元,截至9月16日的收盤價10.11元,漲幅超一倍。
對此,安信證券表示隨著蔚來汽車明年開啟第二代換電站建設,以及車企及電池企業進入換電市場,山東威達換電設備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。
與之類似,僅切入換電領域兩個月的展鵬科技收購伯坦科技後股價一路飆升,8月末達到近一年以來最高點13.5元,漲幅也超過了60%,主要原因系伯坦科技是國內唯一採用“分箱換電”模式的先行公司,掌握換電模式整個生態鏈核心技術。
從財報披露資料來看,2020H1,山東威達毛利率僅為26.30%,淨利率為10.32%,但安信證券預測其淨利率指標未來兩年將平均上漲2個百分點。 展鵬科技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34.92%、26.17%,但由於公司主營業務較為單一,多依賴電梯行業,未來換電業務能否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仍是未知數。
政策對於換電模式的支援及行業內部對新模式的探索,將大概率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。然而,並非產業鏈中的企業都能獲得持續盈利上升,業績的不確定性疊加股價近期的高波動,為相關上市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卻是風險。
——轉載自:新浪財經